4月14日—17日,学生工作部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观摩活动,学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工作人员、心理辅导员、辅导员、班主任、部分心理委员代表等参与活动。
在此次观摩活动中,各学院积极响应,紧扣“家校共育”主题,聚焦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心理话题,精心设计,认真授课,努力提升心理主题班会的效果。文学院通过“做时间的主人”主题班会,揭示时间的公平与可贵,并给出“四象限时间管理”小技巧,帮助学生更好地合理规划时间,提高自我管理能力;海洋港口学院的“宿舍关系保卫战:如何优雅处理矛盾”主题班会,教会大家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是维护和谐宿舍关系的关键;初等教育学院以“拒绝精神内耗,享受松弛人生”主题班会,积极探讨如何减少内心消耗,追求更加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帮助学生学会保持心理健康、学会放松心态;体育学院通过“做自己的船长:与自律同行”主题班会,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;学前教育学院(音乐学院)的“好好说话,人生开挂”主题班会,引导学生了解双向沟通的重要性与好好说话的秘诀;外语与商务学院(国际教育学院)“没有比酣畅淋漓的体育运动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”主题班会,提出用运动为媒介唤醒身心对话,体验多巴胺赋能的心理疗愈力量;美术学院的“心绘彩虹·家艺同频”主题班会,通过艺术创作促进和谐家庭关系形成,构建非语言沟通新维度;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“驱散焦虑阴霾:家校共育阳光心态”主题班会,提出构建家校协同的心理支持体系,培育积极认知应对压力的阳光心态。
在本次主题班会实施过程中,通过构建家长参与机制,包括家庭教育案例分享、亲子互动对话等形式,有效彰显了家校协同育人的紧密性。心理主题班会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,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、增强大学生群体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意识、培养常见心理困扰的自我调适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实践价值。活动结束后,围绕班会主题设计、形式创新性、环节逻辑性、师生互动效能及教育实效性等系统梳理了活动总体成果,也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,旨在系统提升主题教育质量及实施成效,充分发挥心理主题班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阵地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