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学院、部门:
毕业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关键阶段,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,也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,做好毕业生教育既可以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、传承爱国精神、砥砺奋斗品格,又可以培育学生爱校荣校情感、增进母校认同感。各学院、职能部门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以精细化服务保障毕业生学业进程,着力构建安全稳定、规范有序、文明健康的离校生态。现就2025届毕业生教育及文明离校工作相关事宜部署如下:
一、指导思想
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化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,构建以理想信念教育固本培元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立格、以爱校荣校教育涵养情怀、以人文关怀浸润心灵的多维育人体系。遵循“贴近实际、贴近需求、贴近学生”的工作原则,有机统合思想政治教育、日常管理服务与毕业指导工作,统筹党政干部、辅导员、班主任、专任教师、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等多方力量,构建协同联动机制。通过策划兼具思想性、参与性和仪式感的主题教育活动,着力培育毕业生的家国情怀、使命担当、感恩意识、同窗情谊,切实增强其母校归属感与青年荣誉感。引导毕业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迈出校门、投身社会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担时代使命、谱写青春华章。
二、工作内容
(一)以“挺膺担当,强国有我”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
把毕业生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,将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爱国主义教育密切结合,利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革命英雄事迹、优秀校友的奋斗事迹等内容,抓住毕业生班会、毕业生党员教育大会、毕业典礼等关键时机,上好最后一堂“大思政课”。引导毕业生深刻理解、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,厚植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,站稳人民立场,将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,知国情、接地气,与时代同步伐、与人民共命运,发扬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,开拓进取,勇于创新,把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情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,到祖国需要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,用青春和理想谱写奋斗之歌。
(二)以“职业启航分类指导”为主题的就业创业教育
教育和引导毕业生切实树立起自主择业、积极就业、终身学习的观念,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就业、创业的先进典型,通过组织优秀校友讲体会、专家学者讲形势、创业典型讲经验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,帮助毕业生熟悉就业政策,认清就业形势,增强市场意识、竞争意识,树立正确的就业观。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、就业补贴等利好政策的宣传工作,激发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精神,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,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、乡村振兴一线就业。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,充分利用校友资源、社会资源,积极为暂时还未找到就业意向单位的毕业生持续发布就业招聘信息,推荐就业岗位,提供就业指导,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党政齐抓共管、师生全员参与的局面。同时要注意提升毕业生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,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。
(三)以“诚信为本安全第一”为主题的安全法制教育
在毕业生中开展诚信和还贷相关知识的系列教育活动,教育广大毕业生树立“讲诚实、守信用、重承诺”的思想,增强合同意识、规则意识,认真履行就业协议和及时归还助学贷款本息。开展法律法规教育活动,组织“毕业生廉政课堂”,引导毕业生正确树立廉洁观,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校规校纪,扣好职业生涯的“第一粒扣子”。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就业安全事件,尤其是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采取案例分析、警示教育、专家讲座等形式,帮助学生增强金融、网络安全防范意识,继续进行防诈骗和法制安全教育。同时继续做好预防季节性传染疾病,防火、防盗、防中暑、防溺水、防雷电等知识的宣传,全面增强毕业生的安全意识。
(四)以“以爱为伴心心相连”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
各学院要深入到毕业生之中,广泛了解毕业生思想、心理、就业和生活状况,认真做好心理危机排查,对毕业生中的孤儿、单亲家庭子女、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、存在心理帮扶需求学生、毕业或就业困难学生等群体,要坚持做到因人施策、靶向帮扶,提供舒缓心理压力、排解紧张情绪、解决实际困难的渠道,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,必要时要及时联系家长共同解决问题。特别是对学生欠学费和延期毕业等情况要分析原因,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办法。对毕业和就业有困难的学生要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,提供方便快捷的咨询和服务,增强毕业生心理上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(五)以“薪火相传 情系连师”为主题的爱校荣校教育
要丰富内涵,创新载体,通过重温校史校训精神、创本办学精神,进一步融入连师人精神基因,强化连师人精神认同。广泛开展毕业生座谈会、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,为母校建言献策。引导毕业生成长思源、成才思进,组织感恩致谢教育活动,鼓励毕业生结合专业、院系特色,创意构思有特色的毕业合影、征集感念师恩、祝福母校寄语、组织毕业晚会、歌会等仪式感活动,营造积极向上的毕业感恩氛围,为毕业生表达感恩之情提供平台。遴选班级校友联络人,保持与母校联系,关注母校发展。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生涯经验分享会,传递课程学习、生涯规划心得,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。
(六)以“守礼有序文明常在”为主题的文明离校教育
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要把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作为学校优良校风、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,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做到文明离校。要坚持正面教育、严格要求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原则,把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,做好毕业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和消极因素的化解工作,避免毕业生毕业离校期间发生打架斗殴、酗酒滋事、破坏公物、焚烧物品、乱抛杂物、乱贴乱画、网络舆情和其他不文明行为的发生。对于在离校期间违反校规校纪者,学校将按有关规定从速从严处理。
三、工作要求
(一)高度重视,务求实效
毕业生离校期间,各学院、学生社区要充分认识毕业生离校教育的重要性,高度重视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。结合学院实际开展毕业生主题教育,把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,让毕业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温暖。
(二)统筹安排,周密部署
有序组织毕业离校手续办理等工作,及时提醒毕业离校有关注意事项,做到通知及时、到位。严格按照毕业时间节点,做好毕业生登记表填报、党团组织关系转接、图书归还、证书领取、退宿、学生档案整理邮寄等毕业离校手续。
(三)精心策划,创新方法
毕业生教育工作涉及面广、影响力大、群体特征明显。各学院要结合通知中列出的教育内容,设计开展院本化的育人活动,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完善育人长效机制。要注重做好精准思政,善于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资源等为工作赋能,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各类育人活动,吸引广大毕业生积极参与,提升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与实效性。
(四)下沉一线,恪尽职守
各学院、学生社区学生工作队伍要在毕业生离校期间,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,全力守护毕业生离校安全;全体毕业生辅导员、班主任要深入学生寝室,严格做好晚查寝、请销假制度,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,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任务,保持通讯畅通,确保各种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传达;充分发挥“校-院-班-宿”四级预警机制,畅通信息渠道,关注校园动态,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,确保毕业离校期间校园安全稳定。
学生工作处
2025年5月29日